“新型職業病”你患上幾種?
在某創意公司從事文案工作的小謝,想起去年7月遭遇“帶狀皰疹”的經歷,就心有余悸。當時公司有一個很急的單子,天天召集大家“頭腦風暴”到深夜一、兩點,早上8點多又正常上班,熬了大半月,工作完成了,小謝卻突發感冒,隨后腰腹和背部冒出很多連片的皰疹,痛起來,像火燎過一般令人難以忍受,不到一個星期,小謝就瘦了近10斤,路都走不穩。經醫生診斷,小謝是身體免疫力低下,加上病毒感染,誘發了帶狀皰疹。
醫生告訴他,帶狀皰疹治愈后不容易復發,但遇到人體免疫力極度低下時,也有復發的可能。
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人士介紹,法定意義上的“職業病”,一般是指發生在煤礦業、建筑業等行業,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的疾病,譬如居職業病之首的塵肺病,還有職業性放射疾病、汞及其化合物的職業中毒、物理因素所致的中暑等,共分10類115種。以辦公室白領為侵害對象的“職業病”,包括:腰頸椎疾病、內分泌疾病、疲勞綜合癥等,人們稱之“新型職業病”。這類疾病侵犯的人群和行業,早已不再是過去普遍認為的工業人群和工業產業,而是向科技行業、現代服務業等領域蔓延。
促成過勞死的疾病有哪些?
有調查顯示,目前我國大城市的白領亞健康比例達76%,處于“過勞”狀態的接近六成,與此直接相關的是“過勞死”這一現象。有關資料表明,直接促成“過勞死”的5種疾病依次為:冠狀動脈疾病、主動脈瘤、心瓣膜病、心肌病和腦出血。此外,消化系統疾病、腎衰竭、感染性疾病也會導致“過勞死”。
海南省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符光雄介紹,近年來,該院針對“亞健康”的過勞人群進行了一項測試:如果近6個月里,在神疲乏力、困倦、悶悶不樂、失眠等38種表現中,自己身上出現10種以上表現,就是“亞健康”狀態。
拼工作更要有“健商”
英國科學家貝弗里奇曾感嘆:“疲勞過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。”可從理想返身現實,職場無處不在的生存壓力也逼迫著人不得不“過勞”。2011年外貿專業畢業的黃進,進了一家大門戶網站做網絡編輯,最初,黃進職場感覺良好,可工作半年下來,他發現每天上班到晚上8、9點很“正常”,上大學時曾自詡能當飛行員的視力,現在戴上了200多度的近視眼鏡,以前不知感冒是啥滋味,現在幾乎每月都會感冒一次。
在一項面向國內90所高校進行的“大學生最佳雇主調查”中,明確的職業提升路徑、專業的培訓和發展、加班工資等都對職場新人產生巨大的召喚力。但新入職的基層員工,更感覺自己像生產線的零部件,被隨機安排著各項任務,在工作的漩渦中常常有身不由己之感。
有關專家提出,在職場拼搏,除了比拼智商(IQ)、情商(EQ)、財商(FQ),別忘了還有健商(HQ),這是人生成功的基石。用于衡量健商的指標包括健康知識、生活方式等方面,其中“生活技能”是重要元素之一,這是指通過重新評估人體承受力和職場環境的關系,重構幸福觀,從而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改善生活、工作和健康的行動計劃。
“個人要考慮,究竟應該追求一條什么樣職業之路才是通向成功和幸福的路?”資深人力資源咨詢師陳川陽建議,企業也應提高相關意識,員工的健康關乎企業更大的效益和未來,員工幸福指數提高,才能展現職業和企業真正的魅力。
(摘自職業病網)
|